揭秘騰訊新總部:一個龐大的物聯網實驗場
來源:湖北國菱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-荊州網站建設-荊州軟件開發(fā)-政府網站建設公司
時間:2017-03-27
騰訊即將搬入新總部——濱海大廈。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
世界級科技公司中,總部大樓作為展示核心競爭力的一種方式,一直備受重視。因為這不僅能為員工創(chuàng)造良好的辦公環(huán)境,也能全方位的體現公司的價值取向和產品特色。
在硅谷,蘋果的飛碟型新總部是按照iPhone的標準嚴格建造,每個細節(jié)都精益求精;而Google在建的新大樓則采用模塊化設計,把其Project Ara的計劃放大到了整個建筑。
同樣,在深圳,騰訊即將啟用的濱海大廈總部大樓,也將其在互聯網多年積累的思考放入了建筑中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大廈于2011年開工,日前已經竣工落成,預計今年下半年約1萬名員工將搬入該大廈辦公。濱海大廈在解決員工辦公需求的同時,也是很多騰訊產品的“試驗場”,比如機器人送快遞、人臉識別、微信預選電梯、智能尋車導航等。
互聯網思維的“實體產品”
從深圳灣創(chuàng)業(yè)廣場的不少地方望出去,不難發(fā)現兩座連接在一起的塔樓,建筑風格獨特,尤其引人注目,這便是騰訊濱海大廈。它包括一座248米高50層樓的南塔樓,一座194米高39層樓的北塔樓和3條連接兩座塔樓并在內部設置共享配套設施的“連接層”。
濱海大廈經歷了前期規(guī)劃,在2011年開始施工,今年下半年將迎來騰訊員工的正式入駐。屆時將有近萬名員工在這里工作。
這一建設過程恰好和騰訊的開放策略及全力探索移動互聯網的發(fā)展軌跡同步——2011年騰訊第一次舉辦了“開放大會”,承諾提供開放的平臺與開發(fā)者合作,一起分享市場空間;同年,微信誕生。5年后,騰訊是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之一。
產品驅動,造就了騰訊的加速壯大,而濱海大廈作為“實體產品”,同樣也是這種思路下的產物。
最初,基建團隊甚至整理出了一套“辦公空間規(guī)劃標準”,并在此基礎上思考如何通過空間的設計,加強員工的溝通、改進員工的生活、保障員工的健康以及激發(fā)員工的創(chuàng)造力等。這些要素,幾乎是所有世界頂級科技公司都在認真對待的問題。
基建團隊有了產品的思路后,與全美第二大建筑事務所NBBJ提出的方案一拍即合,開始著手這幢超級“垂直生態(tài)社區(qū)”。
對騰訊而言,這幢大樓不僅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體現了公司“連接一切”的理念,而且還成為了未來物聯網的巨大實驗室?!拔覀儑L試著把互聯網引入建筑”,騰訊集團規(guī)劃設計部總經理萬超表示。
3個連接層打造垂直生態(tài)社區(qū)
交錯的兩棟塔樓在南山科技園格外亮眼,除了大廈的南北兩塔在地面上相通,構建了一個亞熱帶風情的城市廣場之外,在垂直方向上還有3個連接體。
在3到5層為“文化連接層”,設有餐廳、多功能廳、展廳、形象店和商業(yè)區(qū); 21到25層為“健康連接層”,設有外部會議室和各種健身場館,包括健身房、羽毛球場、籃球場、綜合訓練館等;35到37層為“知識連接層”,設有內部會議室、演播室等,整個騰訊學院的內部培訓都會在這里舉行。
這3個連接體構造了一個“垂直生態(tài)社區(qū)”,讓建筑中的溝通和交流變得更加有效。
濱海大廈內部的一些設計和處理也創(chuàng)造了若干之最:100米的面寬為國內超高層建筑之最;室內的300米環(huán)形跑道貫穿兩棟塔樓,居于百米高空,跑道高度亦為國內建筑之最;除此之外,樓內還配備有標準的空中籃球場、羽毛球場和游泳池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濱海大廈在環(huán)境管理上采用的是被動設計原則,考慮到氣候條件,如太陽和風的模型、自然和大海的視野、自然采光和通風等,通過減少廢棄物實現生態(tài)循環(huán)。
不過時的“物聯網大廈”
總部大樓對一流科技公司而言,另一個重要意義是代表對未來業(yè)務的探索。換言之,公司的CEO們都希望大樓建成后,因其科技的分量而在未來幾十年內都不過時。
濱海大廈的做法是——按照互聯網產品的打造方法,如同把流量、內容等當做入口一樣,直接把建筑本身當做入口,然后在其中探索各種物聯網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科技。某種程度上,把濱海大廈視為一幢“物聯網大廈”也不為過。
記者了解到,每個員工從上班開始,就會體驗頗具未來感的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技術。在門口,騰訊優(yōu)圖團隊開發(fā)的人臉檢測技術,為大廈的人臉識別安保系統提供支持。員工不用刷卡,直接“刷臉”就可以進入。
如果員工有訪客到來,其在大堂等待的時間,可通過手機和MIG智能硬件團隊提供的AR和VR進行多種互動。在智慧化管理平臺上,基于物聯網狀態(tài),這樣的互動會有很多應用場景。
而在進入電梯前,用戶還可以通過微信預選電梯系統來減少等待時間,同時合理安排運力。到了室內,植入QQ軟件開發(fā)工具(SDK)的節(jié)能電燈、攝像頭、遠程會議系統等,都可以通過QQ賬號來實現操作。
騰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員工在大廈內部走動時,騰訊地圖團隊開發(fā)的室內精準定位技術可以準確到1米的范圍,從而幫助員工在大面積的區(qū)域迅速找到地點。而在下班后,和QQ賬號打通的智能尋車導航系統,又能幫助員工順利快速的開車回家。
“通過在設施設備植入了具有騰訊DNA的QQ SDK(軟件開發(fā)工具包)和微信SDK,大樓所有的設施設備如同人一樣,都有了QQ號和微信號。”萬超表示,在大樓的智慧化管理平臺上,這些設施設備的所有數據都不斷交互,并發(fā)生化學反應,“整個建筑就實現了從入口開始,持續(xù)探索物聯網各種解決方案的過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