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態(tài)硬盤漲價超50%,消費者無奈被宰
來源:荊州網站建設
時間:2017-06-20
根據今年上半年國內智能手機廠商發(fā)布新機的情況來看,紛紛出現了漲價的現象。其原因是閃存顆粒核心技術和生產遭到國際大廠壟斷,國內品牌廠商等下游企業(yè)缺少議價權,發(fā)布的產品只能隨著水漲船高。
日前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在華強北進行調查。調查結果顯示,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固態(tài)硬盤、內存條甚至是U盤等和存儲相關的產品都出現漲價現象,甚至有的漲幅超過50%。究其原因無非就是供需關系產生了變化。三星等國際大廠在供應鏈上牢牢把握住閃存顆粒的生產價格,而全球智能手機產業(yè)的突飛猛進導致了閃存顆粒需求的激增。
眾所周知,閃存顆粒的核心技術和生產都掌握在三星等國際大廠中,國內企業(yè)的議價權又低,在強勢的需求刺激之下,國際大廠們坐地起價。而如傳統(tǒng)PC廠商聯想、華碩以及消費者,只能默默地成為待宰羔羊。
不管是固態(tài)硬盤還是其他存儲元器件,其制造成本70%以上都由閃存顆粒占據。不夸張的說,選擇固態(tài)硬盤實際就是在選擇閃存顆粒。而目前,各大固態(tài)硬盤廠商都在搶奪閃存顆粒。正是由于這種供不應求的情況,導致NAND閃存的出廠價上漲,最終由廣大消費者來為漲價買單。
壞消息是,目前各大閃存顆粒廠商都在試圖提高制程而沒有增產計劃,但是3D NAND良率過低量產嚴重不足,2D NAND產能也處于下滑的狀態(tài)。這種局勢導致了內存面臨缺貨的情況,供不應求將導致今年下半年內存價格持續(xù)上漲。
根據行業(yè)咨詢機構DRAM eXchange公布的數據,NAND閃存芯片的平均價格在今年一季度上漲20%-25%。
另外,目前智能手機等數碼產品內存容量的提升,并且近年來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的激增,也加劇了閃存顆粒的供不應求。并且在服務器市場和物聯網、云計算等新應用需求上,NOR Flash作為儲存驅動程序碼的儲存裝置被大量應用。在擴產有限,需求不減的情況下,價格勢必持續(xù)上漲。
而在智能手機方面,如小米等國內智能手機企業(yè)已經出現了一波漲價潮,小米旗下旗艦系列新機小米6的起步價已經從之前的1999上漲到了2499。而像華為等企業(yè),則通過推出高端智能手機來彌補閃存漲價造成的損失。
存儲元器件的紛紛漲價,漂亮著三星、海力士的財務報表,也在使勁的掏著消費者的腰包。